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

为群众美好生活“加密”
山西省检察机关强化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检察监督工作

时间:2025-10-16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为民 作者:吴杨泽 王鹏翔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某农贸市场内人头攒动,许多赶早市的群众被一排宣传展板吸引。“你看,我就说这种发放小礼品让提供个人信息的事不能做!”70多岁的陈大爷在展板前驻足观看,他老伴曾因扫码领礼品遭遇信息泄露,如今老人在检察官的细致讲解下,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风险。这只是山西省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个人信息保护普法活动的一个缩影。

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近年来,山西省检察机关始终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履职重点,持续加大司法保护力度,从农贸市场到市民讲堂,从政务网站到医疗公示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个人信息安全保卫战中,检察官们用检察力量为群众美好生活“加密”,悄然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聚焦民生关切开展专项监督

“我们的社会保障号码、医疗健康信息终于得到有效保护,以后再也不怕被泄露了。”近日,平遥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霍海燕到当地某医院回访时,正观看公示栏内容的张女士说道。

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乃至数智化已成为各行业转型发展的先导力量,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医疗健康信息,直接影响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今年3月,平遥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某医院公示栏中公示的医疗信息,对就诊人员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患病信息、电话号码未采取去标识化隐匿处理措施,存在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电话骚扰、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从而危害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月2日,该院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其全面排查辖区内医疗机构公开的医疗健康等个人信息情况,全面规范个人信息公开行为,同步加大个人信息保护法宣传力度,严防履职过程中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并加强教育培训,要求医疗机构对公示的就诊人员医疗健康等个人信息进行全面排查,对已公示和将公示的内容进行自查自纠,依法保障参保人员个人信息安全,并督促两家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限期整改。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参保人员信息安全管理,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依托数字赋能实现精准监督

在海量的政务公开信息中找出泄露个人信息数据的蛛丝马迹,可谓是大海捞针。然而,数字检察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近年来,寿阳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法律监督的叠加、倍增作用,运用政务公开信息侵犯个人信息安全法律监督模型比对分析当地政务公开信息数据,发现当地政府网站和行政部门公众号公示的老年特困救助、医师资格初审人员等500余条个人信息(包含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等),均未进行去标识化处理。

“立案后,我院依法督促行政监管部门规范发布流程,加强审核把关。”寿阳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大数据赋能实现了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的‘乘法效应’。”

与此同时,该院不断把监督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将监督范围从政务公开信息拓展至村务公开信息,实地走访调查辖区内11个乡镇所辖行政村的村务公开事项,发现各行政村发布的村务公开事项均存在泄露个人信息问题,共排查出1900余条个人信息未进行去标识化处理。针对上述问题,该院召开公开听证会,并邀请各乡镇政府负责人参加,共同就公益受损事实、如何消除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等事项展开讨论。经讨论,各乡镇政府负责人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明确了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肩负的监管职责。

不仅如此,针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该院还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整改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事项存在的泄露个人信息问题,规范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发布流程,对涉及个人信息内容采取去标识化等技术措施,最大程度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行政监管部门全部采纳检察建议,进一步规范公开事项发布流程,严格落实审核制度,并对已公开事项中的个人信息采取撤回公告、去标识化等措施,确保公民信息和个人隐私得到保护。

同样的探索也发生在太原、朔州等地,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定期筛查特定类型案件,并与公安机关加强协作,在刑事立案初期就依法介入引导调查取证,明确损害的量化标准,为后续监督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多方联动汇聚保护合力

公益诉讼不是检察机关的“独角戏”。2022年7月,最高检推出的“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广泛吸纳志愿者加入,共同发力发现并提供侵犯个人信息线索。每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山西省检察机关都通过悬挂横幅、布置展板、现场讲解等方式,深入社区、学校、企业解读个人信息保护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

近年来,山西省检察机关坚持惩治犯罪与源头治理并重,以履职办案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实现源头治理,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与刑事检察部门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强化融合履职,注重线索互移、协同调查取证,跨部门组建办案团队,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追缴违法所得并主张惩罚性赔偿,助力实现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的全流程打击和系统化治理;同时,针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高发领域,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方式督促行政监管部门全面履职,推动从源头堵塞个人信息泄露,并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促进形成多元共治格局。今年以来,该省检察机关办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5件,督促相关单位对违规泄露的约9000条个人信息进行整改。

“每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社会保障号码、健康记录、电话号码……这些曾经散落在生活角落的碎片,如今正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不仅事关个人权益维护,也关系着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据山西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杨慧侠介绍,山西省检察机关将强化数字赋能,深入推进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并与网信部门、行业监管机构加强协作,凝聚多方力量,形成个人信息保护合力,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浪潮中,守护每个人的信息尊严,筑牢公平正义的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