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

发扬企业家精神 激活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时间:2025-11-09 来源:中国改革报2025年11月9号理论版 作者: 杨 洋

□ 杨 洋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其中“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民营企业共2267.8万户,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企业家是技术革新、组织变革与价值创造的推动者,其精神风貌与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弘扬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精神激活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对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韧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厚植家国情怀 夯实诚信根基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家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家应“胸怀报国志”,始终将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主动对标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实现国家战略与企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明确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国家部署中的战略定位,培育深厚的“家国同构”意识,持续将国家战略需求转化为企业创新与转型的内生动力。

在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中,诚信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维度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市场信誉与长期发展能力。当今,诚信已超越传统伦理范畴,成为民营企业应对不确定性、强化内生韧性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信念基础,由内而外的诚信实践,不仅能够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优化供应链协同效率,促成“信誉—认可—资源”的良性循环,也能在数字化转型、绿色升级等过程中,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与战略资源集聚,为企业技术迭代与管理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融汇创新动能 践行责任担当

当前,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国内经济结构优化的双重背景,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核心竞争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胆识与魄力的企业家。同时,注重创新人才的集聚与赋能,切实构建起驱动民营企业持续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让企业后继有人、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深植于企业发展基因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由此超越了传统西方理论中的企业家精神,升华为融国家使命、社会担当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于一体的复合型精神范式,企业家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应主动回报社会,构建起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良性互动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通过技术溢出、产业帮扶、股权共享等方式,将财富创造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切实以企业家精神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拓展全球视野 塑造战略格局

截至2024年,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并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占同类产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高达48.5%。在当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之下,民营企业家不仅需要有敏锐洞察国际市场动向、抵御跨国经营风险的能力,更应摒弃短视逐利行为,通过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控水平,持续优化内部管理质量,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与结构转型。

此外,全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认同也是实现“激活”机制的必要前提。对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认同,需依托榜样示范作用与传播机制构建,通过树立一批在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国际竞争中取得突破的优秀企业家典型,生动诠释企业家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依托媒体叙事与社会表彰等形式,构建“见贤思齐”的舆论场域。然而,真正要实现以企业家精神驱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企业家自身的内功修炼。面对数智时代的技术浪潮与市场变革,民营企业家应不断提升战略洞察力、组织变革力与数字应用能力,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切实的企业行动。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本文系2024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数智技术赋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跃升研究”(项目编号:24DJC00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