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旅游 > 人文风情 > 正文
云南红河县哈尼“多声部”音乐
时间:2015-07-30 08:38:14    来源:昆明信息港    旅游首页    

 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哈尼村民在梯田中举行“开秧门”仪式。记者刘璐摄
 
 
哈尼村民表演民族歌舞《作依作》,祈福来年丰收。网友“局部”供图
 
 
陈夏苓在梯田上演唱哈尼多声部民歌。记者刘璐摄

 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普春村村民在梯田上进行哈尼多声部原生态展演。网友“局部”供图

 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袁瑶溪 25日,“哀牢天韵,大地乐章”首届中国红河哈尼“多声部”原生态展演在红河县举行。以天作背景,以梯田作舞台,来自红河县的近200名哈尼村民,用原始非专业的嗓音,唱出了世界罕见的多声部音乐。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本次参演的哈尼人均是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的村民,他们用传统自制的笛子、三弦、门琶作乐器,用棕榈叶做道具,即兴唱起了栽秧山歌,跳起了哈尼民间歌舞,展现了哈尼人的梯田农耕文化。哈尼族多声部音乐合唱,由一人开腔主唱,众人帮腔。主唱声音清脆柔美,和声多音变换,在山间此起彼伏。音乐评论家赵景扬表示,哈尼多声部唱出了八个声部,偶尔在歌声里会出现“小二度”,是世界罕见的民族民间歌种,享誉世界的侗族大歌也仅唱出了四个声部。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哈尼族“多声部”音乐是哈尼族祖先在梯田中耕作中创造并流传下来。每年春耕开始时,哈尼人都会在梯田上举行“开秧门”的祭祀仪式,为“秧姑娘”嫁给“田小伙”举行大地婚礼,他们聚在一起,插秧时唱歌,休息时跳舞,祈福丰收。在哈尼族的耕作文化中,有句“不跳拢作谷子不饱满,不跳拢作寨子不热闹”,在哈尼人的心中,如果“开秧门”的时候不唱不跳,来年是不会丰收的。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多声部非遗传承人陈习娘:担心哈尼多声部会失传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今年已经是52岁的哈尼多声部非遗传承人陈习娘,是阿扎河乡普春村的村民,从小跟着爷爷学唱哈尼民歌。凭借自己对哈尼多声部音乐的喜爱,陈习娘放弃了在村里的其他赚钱的工作,以表演哈尼多声部为主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后,陈习娘在村里开始做传统乐器,教人学唱哈尼族多声部音乐。陈习娘说,如今学唱的都是四、五十的同村人,年轻的村民都出去打工赚钱去了,他担心,再没有年轻人来传承,这项民族文化会失传。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为了不使自己喜爱的民族文化失传,陈习娘将自己的在外面打工的姑娘陈夏苓叫回村里,带她进红河县民族文化传习馆学艺。28岁的陈夏苓,现就职于红河县文化馆扶持非遗文化的特殊岗位。她说,文化馆和她一样学习哈尼民歌的只有6个人,但是要想完成哈尼多声部的表演,至少需要8个人。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哈尼族民间文化保护人吴志明:民族文化的保护需要更多人的力量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吴志明是这次哈尼多声部展演的导演,也是哈尼族民间文化的保护者。2005年,他自费筹办红河县民族文化传习馆,教学哈尼族、彝族民间艺术。曾带学生前往欧洲、东南亚、台湾等地表演哈尼多声部。但由于传习馆开销大,现在他只能靠制作民间工艺、乐器作维持。他说,剧场演出和融入大自然中的演出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的展演,他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哈尼多声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来传承这门民间艺术,保护民族文化,保护梯田文化。CKY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旅游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