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企业 > 企业头条

中国共产党锻造领导力的奥秘追溯

时间:2021-07-06 11:28:29 来源: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作者:李青 徐平

 WVS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李青    徐平
 
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百年辉煌。从中共党史和政治学视域追溯中国共产党锻造领导力的奥秘,可以归纳为理论武装机理、政党使命机理、政党运作机理、道路规范机理、自我革命机理和干部培选机理,这些政治机理炉火纯青般地运用形成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无与伦比的领导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领导力   政治机理  
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从1921年7月建党的开天辟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惊天动地,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百年辉煌。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人们不免要问:中国共产党究竟靠什么形成空前绝后的无比强大的领导力推进伟业、创造辉煌?从中共党史和政治学视域追溯中国共产党锻造领导力的奥秘,可以归纳为理论武装机理、政党使命机理、政党运作机理、道路规范机理、自我革命机理和干部培选机理,这些政治机理炉火纯青般地运用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无与伦比的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锻造领导力的奥秘之一:理论武装机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理论武装机理的“理论”,广义而言,指由一般的思想或学说上升为意识形态的科学理论;具体而言,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通过党章和宪法确立为党和国家、人民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属于上层建筑,是理论武装机理的具体“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还异常弱小,毫不起眼,当时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武器---马列主义。在马列主义的指引下,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它从诞生起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理论武装机理首先体现在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再到新时代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百年发展史,体现了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创新的成果。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次,体现在党的建党原则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原则是理论武装机理在党的建设中形成的重要建党原则。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亮点是思想建党,古田会议标志着这一思想的逐步形成,遵义会议之后这一正确建党思想逐渐被全党所接受,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进一步完善而达到成熟。“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在强调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制度建设上,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完善党规党法,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灵魂工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是党的建设的科学引领。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保障工程,制度作为根本规范是刚性的、强制性的,对正确原则的落实有保障作用,对党内一切错误思想、不正之风有约束、纠正作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在党的建设史上的创造性运用。
再次,体现在形成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建党一百年来,我们党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同一切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取得的。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就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奥秘就在于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当作教条,停留在本本上,而是作为行动指南,通过对科学理论的学习,武装头脑,内化为理想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锻造领导力的奥秘之二:政党使命机理
政党使命机理就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奋斗目标、战略布局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运行机理,它不仅体现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更体现在党新时代的战略任务中和未来的奋斗目标中。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其目标不拘于当下,追求不限于眼前,而是始终具有宏伟的理想蓝图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所谓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前提,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宗旨,以实现民族和国家的解放和发展为自觉使命,以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使命,是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为情怀的一种政党类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着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履职尽责、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与世界政党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中国共产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使命而去夺取政权、掌握政权,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因而不仅有着坚强的理想信念和严明的纪律,而且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历史事实证明: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使命意识,为了权力而掌握权力,将权力的占有和支配视为自身存在的唯一的根本目的,注定会被强大的权力所异化而作茧自缚,最终走向衰落。二是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尤其是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功能和肩负的使命,使中国共产党更成为融性质、作用、角色、地位、使命、责任与一体的使命型政党。这两个特点充分说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坚定地保持党的性质、宗旨,才能干事创业,开辟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先后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这四件大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必然逻辑,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谱写的光辉篇章。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百年历史,就会清晰地看到: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时代担当,才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才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政党使命机理的运行主要体现在强烈的使命意识和积极的担当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与积极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初心使命与人民立场的高度契合、党性修养与选贤任能的高度统一等六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辩证统一。
中国共产党锻造领导力的奥秘之三:政党运行机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政党与阶级使命、阶级利益联系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政党的本质,总结了政党自身的特点,使政党与其他政治组织、社会组织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在共同的政治纲领指引下,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党运行机理的核心是民主集中制,这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坚持民主集中制不仅创立、组织、发展、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并运用这一根本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同时把民主集中制这一科学的制度运用到了国家政权建设。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来看,民主集中制首先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提出来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时就接受了这个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并在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将其确定为党的组织原则。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民主集中制有意识地运用于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人民政权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设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原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活动原则。从建国初颁布的《共同纲领》和此后颁布的四部宪法都坚持了这条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共同遵循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架构和在这种架构下形成的政治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
作为政党运行机理的核心内容,民主集中制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三个范围内运行:一是执政党范围内运行的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引领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发展的历史重任,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在运用民主集中制过程中,从组织角度对集中的强调。在党的组织中,由于受到党组织性质的内在规定,民主集中制的“集中”,不仅是作为民主的内在要求而存在,而且是作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内在要求而存在,因而这样的“集中”,在特定情况下,就可能不是从民主的要求出发,而是从党的纪律、党的使命而出发,从而形成了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即“四个服从”。这就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党内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与国家政权范围内民主集中制运行的根本差别。
二是国家政权范围内运行的民主集中制。作为在国家政权范围内运行的民主集中制具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即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就组织制度而言,民主集中制与作为一种国家形式的民主即民主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把民主集中制阐释为中国的政体。就领导制度而言,民主集中制作为国家政权范围内的领导制度主要体现为:表决过程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利益关系上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由此可见,国家政权范围内运行的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其核心是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而不能简单地把民主集中制的“集中”理解为是行政首长负责制、中央集权制。
三是在党和国家政权之间运行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在执政党范围内和国家政权范围内的运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的独立运行并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终结,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主集中制运行的第三个层次,即在党和国家政权之间运行的民主集中制。根据我国国体、政体以及相应的政治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在处理党和国家政权关系问题上,依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就民主而言,是按照党章、宪法和法律法规治国、执政、理政;就集中而言,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百年历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历史,民主集中制在前两个层次的运行是好的或者说是较好的。恰恰是第三个层次,成为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瓶颈,因而是新时代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
中国共产党锻造领导力的奥秘之四:道路规范机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纵观建党以来的百年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国道路具有领导的唯一性、方向的坚定性、过程的渐进性、发展的曲折性、道路的规范性等特点。
道路规范机理的内涵是“四个统一”: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坚持独立自主,最主要的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道路,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基础上,党才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从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伟大壮举。党的十九大习近平代表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两个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党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有气魄带领中华民族迈上强国之路。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的统一,强调的是党要独立自主地开辟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是坚持党的行动指南和行动纲领的统一。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行动指南,又要有体现党的指导思想的行动纲领,这二者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又相互贯通、相辅相成、与时俱进。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一个政党在一个时期要完成的历史使命,一代领导人在一个阶段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都是由当时的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决定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的行动指南和党的行动纲领总是相伴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纲领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同党的过渡时期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同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论相伴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基本’。其中,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管长远的。相对而言,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有些内容已经随着实践和理论发展而发展了。这次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此前提出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正因为这样,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五个基本’简化整合为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三个基本’。”任何道路都有其质的规定性,包括方向、阶段目标、行动纲领等,同时,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朝发夕至、一蹴而就。
三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治国之策的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之策,是道路规范机理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治国之策的统一,强调的是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和治国之策四者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四是坚持共同理想和最终理想的统一。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既坚持了我们党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又从我国实际出发,找到了理想追求与实际国情和远大目标与现实任务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现实政治基础。坚持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统一,强调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对远大理想的渴望转化为对共同理想、现实任务的不竭动力和精神力量,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锻造领导力的奥秘之五:自我革命机理
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文化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于“四个伟大”的光辉实践,既是一条基本规律又是一个政治机理。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百年辉煌,与自我革命的政治禀赋是密不可分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的优势之一。伟大的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要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就要把党建设好、建设强,全党必须树立自我革命意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
回顾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的历史,自我革命机理运行于“四个伟大”的光辉实践之中。在新时代主要体现在解放、改革、建设、自主的“四词八字”上。所谓解放,主要指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所谓改革,主要指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的内容是全面的、方式是全新的、解决的问题是深层次的、成果是丰硕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就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一系列中国奇迹,充分证明了改革是强国之路。所谓建设,主要是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概而言之,就是建设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所谓自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自我革命是对革命的引申和发展,革命和自我革命的主体是同一的,但对象不同,通俗地讲,革命就是革别人的命,而自我革命就是革自己的“命”。之所以说自我革命是党的伟大品质,就是因为党有巨大的勇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极大的自觉、自省、自警、自励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实践证明:党每一次自我革命都不是简单的自我修复,而是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深度重塑,使党能够一次次转危为安、化危为机,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时代,党只有敢于直面问题,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各种不利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四自能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确保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领导。
自我革命机理的内涵是:首先,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自我革命始终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文化革命相伴而行、同向发展。其次,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决定着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方向和内容,也就是说,自我革命始终是为革命服务的,离开了革命的实际内容,离开了党所肩负的使命和奋斗目标,自我革命就失去了意义。第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政党的自我革命是政党取得领导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从党的百年历史看,自我革命机理确保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激发了党、国家和社会的活力,锻造了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具有自我革命的品格,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才能肩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锻造领导力的奥秘之六:干部培选机理
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成千上万的最好的干部。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干部培选机理,是在一定的价值追求、政治制度、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民主制度之下,如何培养、选拔、使用干部的运行机理。就中国共产党而言,主要体现在干部理论、政治路线、干部标准以及选人用人的实践之中。
首先,干部培选机理与高素质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相统一。早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还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应具备的五项条件,虽然从语言表述上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但这五项条件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实际,对新时期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完整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他强调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个“党”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人”就是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和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关键是要培养好、选拔好、使用好、管理好党的各级各类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干部培选机理与党的组织路线相统一。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回顾百年来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几个关节点历历在目:党的一大纲领就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原则;党的六大明确提出了党的组织路线的概念;1938年毛泽东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强调各行各业干部要又红又专;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组织路线,高度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才是实现党的领导和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再次,干部培选机理与新时代党的干部标准相统一。党的干部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具体的。从十二大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党章里专门有一章是关于党的干部的,党章对党的干部的要求比对一般党员的要求更高,除了规定干部要能够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同敌对势力做坚决斗争、反对党内外的错误倾向、能够具有民主作风,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监督,能够正确地充分地履行职责而不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等。除了这些基本要求之外,还对新时代的干部条件、干部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党的干部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选拔干部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循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
最后,干部培选机理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相统一。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主干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些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新时代党的干部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是选择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的根本标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2月,第一版。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2014年9月第一版。
5、《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年8月。
 
作者简介:
李青,男,汉族,甘肃甘谷人,出生于1967年12月,研究生学历,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教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40余篇,曾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10多项。  
徐平,女,汉族,甘肃秦安人,出生于1981年11月,研究生学历,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教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20余篇,曾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8项。

 WVS中国企业家联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