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究竟有多远?身在他乡还好吗?七月收尾,八月将至,初晋职场的2014年大学生新员工陆续到位。面对与校园迥异的工作生活,他们工作、生活得好吗?又经历着怎样的心态转变?
大城市工作“骑虎难下”
算上工作前的半年实习,在哈尔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彭程逐渐“上了道”。曾经,“不知道会从事什么职业,不知道怎样平衡和同事的关系,不知道怎样把知识和实践对接。”但如今,这三大疑惑逐渐变得明朗。
在北京某品牌门店工作的朱祺入职一周来始终在调整,生怕跟不上节奏。独自从老家来到北京,上班第一天,晚上十点半回家的地铁空空荡荡,她突然意识到“真正的生活开始了”。
“突然把你扔到社会,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办,只能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朱祺认为,无论自己身体、心情状态如何,都要以好姿态面对消费者,“顾客没有义务为你的不愉快买单”。
“早9点上班,晚6点下班,比‘朝九晚五’还要多一个小时。”在北京一家民企负责渠道运营的霍铭一直缓不过来“学生劲儿”。虽然无奈,她还是制定了严格的作息安排,以免耽误工作。
家住长春的李双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留在了北京。“知名软件企业大多在北上广,想发展就要留下。”李双说。
工作半个月后,细心的霍铭发现,成长是渐进的,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此刻最当时,“当认识到要从工作中有所收获时,便成长了。”
让“房”打个措手不及
虽然距家只有两小时车程,彭程工作后还是感觉回家的时间少了,“单位多在周末组织活动,得去。”从原来热闹的8人宿舍转而独居一室,心理落空随之而来。
不过,独立挣钱逐渐替代了父母给的生活费,彭程觉得这很踏实。今年6月份外出租房时,“不能再是小孩了,该长大了”,彭程决定不再向家里要钱,可“房租半年付”还是让他向父母开了口。
大城市拥挤的交通同样是职场新人的“必过一关”。
倒两趟地铁、再换乘一次公交,忙碌一天的李双回到在北京郊区的住处,煮了一碗面吃下。“为了省钱,我别无他选,能漂多久就多久吧。”
工作后,霍铭开始有意识打理住处,“屋子干净才赏心悦目”。在哈尔滨,彭程为不让自己闲下来,开始培养看书的习惯,每晚9点洗漱准备休息,而在以前至少要等到11点。
比起家乡消费,北京动辄15元一顿的午饭,让朱祺还不太习惯。“我现在开始理财呢,该省的就要省下来了!”霍铭在北京四环某小区租住,1800元的月租金占其三分之一的月工资。
家人支持是“盲行”中最大鼓励
彭程每天的工作是和数据打交道,制作成可观的表格。他说,打小琢磨电脑的喜好帮助他工作更得心应手,有时还能帮上老同事的忙。至于是否“把爱好当成工作”,彭程倒觉得爱好可以是工作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霍铭说,父母对于自己的工作并不过多要求,十分尊重自己的意见。以前在校园媒体工作的她,如今还是很习惯和校园的同学们打交道,“工作和所学专业毫无关联,我觉得是能力更重要吧。”
因为做过服装促销员觉得新鲜,朱祺找工作时有意接触服装零售业。但当从爱好转向职业时,却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看热闹变为看门道,并且做好门道,并不简单。”朱祺说,自己因为爱好选择工作,但不能止步爱好,要更专业。
在北京工作一个月后,白云飞还是回到老家石家庄,“整个人的状态都不正常,我不想用劳动去养活北京租房市场。”可是,当看到工资少了近一半、家乡竞争环境又不如北京时,他还是有些纠结。
心理专家曲伟杰说,职场新人要学习“知天地,心广大”,当居住空间狭小、生活遇到坎坷时,以天地为师,让心无限广大,用行动打消虚无缥缈的顾虑。
面对新的环境,朱祺说自己只得不断克服性格弱点,以社会人、职业人的心态,对待周围的环境、人和事。虽然家人更希望其从事公务员[微博]等稳定工作,但对于自己的选择还是很支持理解,“这比什么都重要。”朱祺说。(记者 闫睿、马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