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蔬菜批发价已经趋于平稳
除了农超对接以外,商务部、农业部还启动了农批对接,在大型批发市场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区,减免“卖难”蔬菜入场等费用,鼓励具有条件的企业临时收储一批“卖难”蔬菜,允许菜农免费进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临时性蔬菜直销专区销售自产蔬菜;同时依托商务部“商务预报”、“新农村商网”等网上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农业合作社、种植户和流通企业网上对接。
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副巡视员陈丽水表示,这些天农业部已经分别派遣工作组前往出现芹菜、大白菜、圆白菜“卖难”问题的陕西、山东、河南等地,组织批发商前往采购,同时帮助当地组建或加强农业合作社,并帮助合作社建立与采购商的对接。陈丽水透露,从昨天和之前几天的数据来看,蔬菜的批发价格已经趋稳,“卖难”问题在缓解。
同时商务部官员透露,当前各地政府和商务主管部门也在开展救助行动:广西武鸣、河南中牟等地制定了保底收购价,山东济南组织了“农超对接”直接采购,湖北嘉鱼开展了商业收储,浙江余姚加工腌制榨菜。部分地区“卖难”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
4月27日上午消息,商务部上午在北京物美超市启动农超对接救助“卖难”菜农行动,号召超市设立滞销蔬菜专区,加大“卖难”蔬菜采购量。行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仅能救急,但长效机制是建立农产品(18.70,0.29,1.58%)现代流通体系。
全国推进农超对接
继昨日下发“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的通知后,今日商务部在北京开展了农超对接现场启动活动。
商务部在北京组织了物美超市、华润万家、沃尔玛、家乐福等12家超市连锁企业参与农超对接活动。12家超市现场签署一份《连锁超市企业联手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共担社会责任倡议书》,呼吁全国连锁超市救助“卖难”菜农。
倡议具体内容包括:加大“农超对接”直采力度,扩大“卖难”蔬菜采购量,价格合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推动平价销售;帮扶产地农民和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合作关系和解决蔬菜“卖难”的长效机制;发挥销售和信息优势,主动反映可能出现的“卖难”现象。
“从今天开始,全国各省都同步推进农超对接。”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王炳南透露,农超对接试点企业将多采购“卖难”蔬菜,把采购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并在超市门店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柜。
新浪财经在物美超市销售现场看到,来自山东、海南、河南等地的圆白菜、大白菜、萝卜、菠菜销售价格仅为0.68元、0.48元、0.58元、0.49元。
物美控股集团董事长助理富宇透露,这些蔬菜直接采购自当前出现“卖难”的地区,每天物美超市将额外多采购90吨蔬果。圆白菜在河南和海南当地的采购价为每斤两毛,加上运输、人力、消耗之后,到北京门店销售价为0.68元,这一价格超市并不收益,但通过新鲜和廉价蔬菜的销售,但创造了吸引顾客消费其他产品的机会。
业内人士:应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对于当前采取的一系列救助行动,业内人士认为只能救急,不能管长远。蔬菜卖难问题年年有,蔬菜销售大市场和农民种植“小生产”的矛盾以及物流成本过高伤害餐桌消费和生产农户两头的问题,应该通过农产品现代生产流通体系来解决。
据悉,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目前正在海南进行“海南农产品现代生产流通综合试点”,财政在三年间将拨款10亿,帮助海南和北方15省区建立产地集配中心、销地集发中心和海南链接各地的产销商流链。
物美超市正在开展的“海南蔬果节”活动就是这一试点的一项成果,物美集团董事长助理周树华透露,通过海南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他们可以直接联系海南的农业合作社、集配中心、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他们开展当地的采购,然后直接配送到物美。
“以前从农户到超市可能要经过多重倒手,一般需要7道环节,现在只需要3道环节。成本至少降低20%,多的时候可以降低50%,更重要的是可以监控产品来源,更加安全。” 周树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