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建于清朝 有150年了
这处四合院本来是大地主陈姓家的。1947年石家庄解放后,就把地主家的房子分给了村民。分到房子的村民很多,后来都翻盖成了红砖房子,只有陈大妈家保存了下来。
陈大妈找出几张当年的房契、地契,都已经泛黄,上面赫然盖着当时的“石家庄人民政府”四方大印。
“我专门问过陈姓地主的后人,四合院差不多有150年历史了,应该是在清朝盖的。”陈大妈说,在风雨的侵袭下,西厢房塌了,又在原址盖起了红砖房……目前大门、影壁、垂花门、内宅东厢房、正房都基本完好。
希望老房能保留建成民俗馆
“我舍不得四合院,舍不得这两棵57岁的葡萄树。”陈大妈说,在拆迁之前要腾空房子,一辈子的家当翻出来,摸摸这个,擦擦那个,什么都舍不得扔。
四合院占地0.63亩,拆迁之后,按政策可分得3套房子和数万元钱,居住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我是老党员,赞成城中村改造。”陈大妈说,“我已经在拆迁协议上签字,把这房子交给集体,他们愿意拆就拆,愿意留就留。但从心里说,我希望能利用它,办个玉村民俗博物馆或者老年活动室。将来我们都住上高楼大厦后,还能常回来看看。”
河北省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袁学骏说,这种代表老石家庄民风民俗的建筑,如作为文化遗产留给后人挺好;著名设计师牛运红认为,老四合院如果能够保留,对开发商来说,也极具文化品牌效应。
“目前规划设计刚开始起步,我们会郑重考虑此事!”承担玉村旧村改造工程的开发商负责人说。
垂花门别致赛过江南
这处老四合院为倒座,大门朝北开,青砖结构内敛,黑漆大门隐藏在幽深的门洞中,只在门楣用雕花构件点缀,符合中国传统崇尚中庸、不张扬的特点。
昨日8时许,踏进大门,一堵青瓦飞檐影壁挡住了视线。绕过影壁墙,院内别有洞天。
迎面一道青瓦覆盖、牌楼似的中门,跟老北京四合院一样,属于施悬山“勾连搭”顶垂花门。
“这道门俗称二道门!”户主76岁的陈秀琴大妈介绍,“门框正中雕刻着荷花金鱼,两侧各有蝙蝠一只,东西又用寿桃装饰,代表福寿禄俱全。”
垂花门造型玲珑,丰富了内外二院的景观。在垂花门后檐柱处设两门扇,称屏门,相当于影壁或屏风。
“平常这个屏门不开,都由左右小门绕着进去。只有婚丧嫁娶,遇到大事或贵客来了才开启。”陈大妈的儿子陈新立介绍,以垂花门间隔内外两个小院,不仅保持了内院的安静,同时也含有宗法礼制的意义。传统四合院,外院为客人和仆人居住;内宅为家眷居住,中国古代“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就是不允许走出这道垂花门。
老母高居堂屋 儿子厢房侍候
内宅正房和厢房都是木格雕花门窗,素雅漂亮。檐下粗大的立柱上,还用狮子滚绣球木雕构件装饰,非常好看。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身处现代繁华城区的四合院,卧室还保留着土坯炕! “我腿脚不好,就愿意睡土坯炕,这个炕每年冬天都在烧,冬暖夏凉。”陈大妈上炕盘腿而坐,光线透过木格雕花窗,照在她脸上,笑容慈祥。
这家人至今还沿袭“长幼有序”的中国传统,老人仍然居住在高大的堂屋卧室,五十多岁的儿子儿媳一直住在狭窄的厢房随时侍候,可谓母慈子孝。
老葡萄树下纳凉 饮茶话古今
踏入四合院,头顶遍布虬龙似的葡萄藤蔓,脚下遍布阴凉。“这两棵葡萄树是我1954年亲手栽的,都57岁了,现在还能结满架的葡萄。”陈大妈说。
陈大妈在四合院住了六十多年。“大门前两个石礅,一边雕着龙,一边雕着凤。天阴了,石礅就阴湿;天要下大雨,石礅上就冒水珠,比天气预报还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