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释部分轨交漏水、积水原因
● 6号线金桥路站:车站地势比外界市政管网更低,导致排水困难,在车站顶部形成渗漏
● 宜山路站的3、4、9号三线换乘通道:外界地面的积水渗入所致
● 虹桥路站的3、4号线与10号线换乘天桥:顶棚上的落叶、垃圾堵塞了顶棚的落水管,水积压在顶棚上下不来,把顶棚的结构压漏了
● 1号线莲花路站:和外面道路上的市政管网有关
● 10号线多个站点:与地质的自然沉降有关
早报记者 史寅昇 李继成
连日来,上海轨交的多处漏水、积水,在给乘客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不禁让市民诧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市民发现,与多发漏水的几条新建线路相比,建成较早的轨交1、2号线却少有听闻漏水事件发生。对此,轨交运营方回应称,轨交车站出现漏水现象的地点与线路种类并无必然关系,轨交车站的“水灾”与每一个站点的地形、地势、排水条件等有关,并指出,“11条线路都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漏水现象”。
轨交建设的有关专家也表示,“每个车站出现漏水的原因不尽相同,这其中可能有在施工时处理不当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其他非施工的原因,还要看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目前还很难采取一种统一的方法进行整治,做到“一劳永逸”,关键是要找到漏水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运营方:
漏水不全是施工问题
6月18日,轨交运营方的负责人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坦承,大规模建设下,有些区段的施工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昨天,轨交运营方一位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目前出现在上海轨交的漏水、积水有多种原因,并不能以施工问题一概而论,而积水、漏水也不仅仅发生在某些线路,“可以说,11条线路都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漏水现象。”
负责人举例称,在6月17日发生大面积渗水的6号线金桥站,其漏水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车站的地势比之外界的市政管网更低,这就导致排水变得十分困难。而积水无处可去,最后在车站顶部形成渗漏。
在宜山路站的3、4、9号三线换乘通道,昨日出现了最深达4厘米的积水。轨交运营方解释称,换乘通道出现的积水其实是外界地面的积水渗入所致。“一方面宜山路站外的地势就比较低,容易积水,然后它的道路窨井盖又堵住了,所以出现积水涌进来的状况。”事实上,宜山路站外每逢暴雨都会出现积水状况,2009年,宜山路站建筑与周边围墙之间的积水没膝,甚至需要动用消防车来抽吸。
“除了以上这些可能性外,还有像虹桥路站的换乘天桥,就是因为顶棚上的落叶、垃圾堵塞了顶棚的落水管,导致水都积压在顶棚上下不来,最后就把顶棚的结构都压漏了。”负责人表示。
对于市民们所说的“1号线不积水”,轨交负责人则表示,每个车站的防汛状况需要单独考量,1号线也并非完全没有水漫金山之时。“比如莲花路站,就是经常积水十几厘米,这和外面道路上的市政管网有关系,并不仅仅和轨交车站的结构有关。”
建设专家:
新建车站今后将套“雨靴”
对于轨交车站漏水的原因,早报记者昨天还采访了轨交建设的有关专家,他们表示,沉降、施工工艺、排水设施或施工时防水处理的不到位等都有可能导致轨交车站漏水。
轨交车站施工时,主体结构是靠混凝土一块块浇筑而成的,每一块混凝土之间会有拼缝,施工中会形成施工缝、变形缝,尤其是地下的车站主体和车站的各个出入口,采用的施工工艺不同,建成后,两者的沉降速率会不一样,会导致不均匀沉降,出现漏水。
专家表示,按以往的施工办法,要控制住不均匀沉降防止漏水,的确有一定难度。而如果在距离轨交车站比较近的地方,有其他项目在施工,若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轨交车站的沉降。“现在也有新的工艺,就像给轨交车站内的混凝土墙体套上一个雨靴,防止漏水,今后新建车站能采取新工艺的话,能很好地克服漏水现象。”
据了解,目前地下的轨交车站都有排水设施,通过排水泵将水排入地下的市政管网,但遇到雨大的时候,市政管网里面本身就已经“水满为患”,再想往里面排水就很困难了。而且有些轨交车站所处位置,周边的市政管网不完善、容量比较小或堵塞的话,也会给轨交车站排水带来困难。
有些轨交车站是直接钻出地面,上面用玻璃顶棚覆盖,而这个时候也往往是车站施工临近结束之时。这时一旦出现抢工期的情况,玻璃顶棚上的止水带放置、硅胶密封等措施有可能做得不到位。“当然这种情况相对来说好处理一些,通过检查、修补可以让顶棚不漏水。”
治理:
工程性措施还要研究
其实,轨交车站出现漏水现象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04年6月的一场雨,导致轨交2号线河南中路站(现更名为南京东路站)3号出入口出现漏水,当时也采取了堵漏的措施。按照要求,轨交车站的防水设计标准为一级,也就是结构不能有渗水,内衬表面不得有湿渍。设计施工时应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不过,轨交车站的渗漏治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上海并不是由于土层内的含水量较高,车站内容易漏水,即使是北京的个别轨交车站也有渗漏情况。专家表示,对于出现漏水,应充分调查地下水的渗漏分布情况、轨交结构的施工情况和周围的环境,认真分析可能造成渗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渗漏的原因制定合适的方案,应由外到内采取适宜的堵疏措施,做到标本兼治;作业时严格控制防水施工的质量,确保治理方案的落实。
由于每个车站出现漏水的原因不尽相同,关键是找到漏水的原因再“对症下药”,目前还很难采取一种统一的方法进行整治,做到“一劳永逸”,而且对于已经运营的车站来说,为维持正常的运营秩序,也不可能进行很大规模的改造,如果是由于沉降原因的话,处理起来同样很难。目前,轨交车站主要对漏点进行封堵或对积水进行引流,不让雨水淤积,并通过各种临时性措施确保车站运营安全。至于针对情况采取更好的工程性措施,还需要研究。
“当然,在车站建设时要避免抢工期,以避免因时间紧张而造成一些细节的疏忽或处理不当,导致投入使用后出现问题。如果严格按照现在比较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施工,类似的漏水现象应该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