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10时,秦皇岛“4·12”森林火灾扑救指挥部发布消息:集中扑救行动胜利结束,“4·12”森林火灾扑救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与山火殊死搏斗的7昼夜中,全体参战人员携手同心、英勇奋战、严防死守,打了一场军警民协同作战的攻坚战、漂亮仗,谱写了一曲科学组织、军地联动战胜火魔的壮歌。
科学组织、军地联动,打赢一场扑灭火灾的攻坚战
接到火情报告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张云川专门听取汇报,明确要求:“尽快把火扑灭,避免出现人员伤亡,防止类似火情发生。”并专程赶赴抚宁,两次深入火灾扑救现场,了解火情火势,指导扑救工作。
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紧急调度部署,并带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副省长沈小平,省军区司令员芇福成,武警河北总队总队长王成,以及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尹亚力等连夜赶赴火场,连续7昼夜坚守一线,指挥扑救。第一时间调集省内专业扑火队伍和当地干部群众投入火场一线,并积极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北京军区、驻冀部队、省军区、武警河北总队、河北消防总队、国家森林武警机动支队联系,调运兵力,支援火灾扑救,形成了军地联动、协同扑火的强大合力。
13日7时30分,“4·12”森林火灾扑救指挥部成立,省长陈全国亲自担任总指挥,确立了“打早打小、北控南防”的扑火方针,指挥军警民分东、中、西三线进行地面扑火;
13日17时10分,为提高灭火效率,统一调度兵力,指挥部决定成立军地联合指挥部。
13日傍晚,着火的13个区域缩减为4个区域,联指决定在各区域建立分指挥所,靠前指挥,并根据火情重新调配灭火力量。
13日夜,各参战部队迅速向目标区域集结。
14日凌晨5时,扑灭森林火灾的决战全面打响。
位于抚宁县榆关镇政府四楼的指挥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指挥系统高效运转,一道道命令及时传到各作战区域;火场内全体参战人员勇如猛虎下山,将火线切割成点直至彻底消灭;直升机在山谷上轰鸣而过,不时将吊装的灭火用水洒向火点……经过紧张奋战,至14日晚四号区域明火全部扑灭,一、二号区域得到有效控制,灭火战斗初战告捷,人们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4日夜间,风云突变,情势逆转。由于抚宁县天气持续干旱,连续17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天干物燥,山林易燃,加之当晚开始风力突然加大到6—7级,短时达到9级,本已得到有效控制的部分过火区域重新复燃,并迅速蔓延,全线告急!
至15日下午4时,山火借着风势向东南区域蔓延,二号区域指挥所被迫撤离,地处山脚下的马驿沟村230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岌岌可危。
面对危急的火势,指挥部临危不乱,果断决定:组织专业队伍,展开地面扑救;安排精干力量,紧急开辟防火隔离带;指挥直升机对重点地区集中洒水灭火;提早撤离火灾可能威胁到村庄的村民,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全体官兵和干部群众敢打敢拼、科学扑救,向大火开始全线反攻。战斗异常激烈,据多次指挥扑救森林火灾工作的武警森林指挥部主任王佐明介绍,“4·12”火灾区域易燃物多、燃点低、燃速快,地势陡峭、道路狭窄、风向多变,扑救难度前所未有。面对巨大的困难和猛烈的大火,所有参战人员奋勇向前,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火一次一次被扑灭,又一次一次在大风裹挟下死灰复燃,向官兵反扑……经过30多个小时的反复拉锯,疯狂的火魔终于被驯服,17日凌晨火势得到有效控制,17时明火基本扑灭。指挥部命令各参战部队要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扑明火、打暗火、巩固成果,全力夺取“4·12”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全面胜利。
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奋战,到19日,抚宁“4·12”森林火灾被完全扑灭,实现了无一人员伤亡、无一事故发生的目标,参战部队陆续撤出,整个林区转入正常防护阶段。
英勇顽强、敢打必胜,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
13日零时30分。当滚滚浓烟在抚宁十余个高地腾起,熊熊烈火映红了北山的天空,当星夜整装、即刻出发的命令传来,武警河北总队三支队的指战员们闻令如风,整理风力灭火机、二号灭火器,备好手锯、油锯,带足长途行军的油料……不到一小时,800余名官兵行军北上。
14日中午,大部分官兵来不及吃饭,又受命行军。他们带上食物边走边吃,连续跋涉4小时,到东峪沟指挥部集结坚守。大家盯着火情,一夜没睡。15日清晨,又向深山处的火场急行,并奋力扑打沿途暗火。11时,再次急行军折返至另一高地,隔河开辟防火隔离带。“在我们坚守的这条8公里狭长战线上,哪里有火情,哪里就是战场!”总队三支队一名宣传干事自豪地说。
集合号吹响。驻冀部队、武警河北消防总队、国家森林武警机动支队都紧急调集兵力,迅速集结出发,星夜驰援前线。一天一夜之间,各扑火现场就布下了万余名官兵。当地群众赞叹:部队灭火救灾,如神兵天降!
4月15日上午,大石窟村村北的山坡上、山沟里,浓烟笼罩,一阵风起,一处处火苗蹿了起来。山下,北京军区某部一个排的战士尚未休整完毕就立即赶赴火场。他们每人手持灭火工具,还背着一大袋子馒头、矿泉水。“我们今天凌晨从山上下来,稍作休整,又要进山了。”代理排长蒋海龙说,官兵们在进山扑火的同时,还不忘带着食品给战斗在扑火一线的战友们。
背牛顶是这次火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悬崖峭壁,异常险峻,火势极大。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武警森林指挥部机动支队制订了“联合作战”方案,派官兵攀爬到古长城烽火台上,为直升机洒水确定坐标,提高了直升机洒水的准确率。同时,使用投掷式灭火弹等现代化灭火装具压制火点,再由20名军事素质过硬的官兵组成突击队,攀爬悬崖峭壁,把水枪一节一节地从山谷架到山顶,从而抽取山下水源进行灭火,火魔很快就被彻底降服。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陆航团团长孙凤阳,率领3架直升机,每天飞行近10个小时,既要进行空中侦察,又要洒水数百吨灭火。
连日来,面对高危的灭火作战任务,解放军、武警官兵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
军民同心、全民动员,后勤保障战场如火如荼
突发的山火,牵动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心。
国家、省相关部门统一调度,迅速行动,一批批前线所需设施、设备源源不断地运抵秦皇岛,运往灭火一线。
4月13日上午10时前后,国家林业局支援的200台风力灭火机运到秦皇岛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物资储备库;14日凌晨,省民政厅调集的3000套被褥、2200件大衣分别发送到抚宁和青龙的指定地点;省林业厅紧急调集的一批油锯、风力灭火机和防护服同日运抵前线;省供销社主动打电话询问物资余缺,接连送来两批3.5万把斧、锯、锹、镐等扑火工具。
唐山、廊坊及时送来7000件灭火工具,唐山市政府还特别调运了1900只矿灯、80台风力灭火机,用警车护送至秦皇岛。
深山区应急救灾,通讯是关键。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先后出动几十台应急通信及保障车辆,开通多个移动基站设备和多条卫星通信电路,及时提供海事卫星电话和无线公话,确保了深山区灭火前线的通信畅通。
省气象局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紧急调配1000枚火箭弹、36台移动增雨火箭车和3架人工增雨飞机,先后两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为扑灭林火创造了有利条件。
森林防火专业知识与经验的支撑,在此次灭火战斗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16日上午,当温泉堡火情危急的时刻,森林防火专家、秦皇岛市林业局副局长樊渭临危受命担任前线副指挥长,他连续48小时没合眼,冷静分析火情火势。关键时刻,面对熊熊燃烧的山火和超高的火场气温,他指挥并率领140人的专业扑火队冲上最前线,展开积极而科学合理的扑火行动,最终在17日上午将山火完全扑灭,为赢得整个战斗的最后胜利拿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城。
该市森林防火队队长杨春明因为熟悉火场地形、植被特点,第一天就被指挥部征为“高参”。整个战斗从排兵布阵、开辟隔离带、配置灭火工具,到进火场扑打的路线,他的意见成为指挥部每一步重大行动的重要依据。“宁可工具等人,不能人等工具;食品供应保证充足。绝不能让部队官兵徒手空腹上山!”13日凌晨,身处扑火前线的秦皇岛市党政主要领导汇集着多方需求信息,随时向后方发出指令,并就交通、气象等各项服务作出具体安排。
任务当场布置下去,后勤保障行动在后方全面展开。
公安交管部门闻令连夜出动,采取严格管制措施,在市区与军地联合指挥部之间、联合指挥部与前线各指挥部之间,沿途设置指示路牌,布置1000多名交警,全天候疏导交通,保证了扑火队伍和救援物资安全顺利通行。
市商务局连夜到各大超市和商店调运食品和瓶装水,早上6时50分,全部送至各指定地点。在秦皇国际、海天一色等分担后勤保障任务的酒店,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一道加班加点配送食品,视前方所需,精心调配。长城酒店厨师长张希春3天拌馅500多公斤,胳膊又酸又肿,仍坚持到最后。秦皇国际酒店负责人感慨:“比起前线官兵,我们再辛苦也不算什么。”
从13日起,淇鑫地产、金海粮油等近40家民营企业陆续向灭火救灾战场捐款,累计超过600万元;河北宏都集团坚持每天向前线运送1吨熟食、10余头白条猪;“8837”等网友俱乐部纷纷结组,向前线捐赠食品、水果、饮用水等。
另一支队伍也在行动。在山高坡陡的祖山林场东峪沟前线,附近村民们扛着、挑着热乎乎的食品箱和成摞的大塑料桶,穿过灌木丛生、坑洼不平的狭窄山道前行。用塑料桶就地取水灭火是村民的一项“发明”,村民们说,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单兵作战的功效,又能有效浇灭暗火。
据了解,这些村民从十几岁的学生到70多岁的老汉,每天上山下山四五趟,义务为前线运送所需物资,不讲任何条件。同行新华社记者感慨:这是天底下最淳朴善良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