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新闻 > 新闻评论

不够理性的恰恰是“李玫瑾们”

时间:2011-04-20 18:30:17 来源: 作者:

昨天,几家报纸不约而同地刊登了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师李玫瑾的专访。3月23 日药家鑫案庭审当天,因在央视点评药家鑫案的言论受到广泛批评与抵制,李玫瑾在接受报纸专访时,表示网友误读了她的意见,并着重对自己的点评作了具体的解释。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一、“专业”与大众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李玫瑾强调,3月23日她在央视对药家鑫案的评点,不是对量刑的意见,药家鑫的行凶动机是清楚的,她的评点,是心理学角度的分析,没有倾向性。她一再强调案发时药家鑫的心理背景:药家鑫的练琴经历使他“只有技能,没有情感;只有动作,没有观念;只有逃避,没有底线”。但是,这仍然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评论,而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分析。从“平时被迫练琴”到“六刀致人死命”,虽然动作相似,要证明前者是后者的心理背景,需要详尽、细致的学理分析,李玫瑾显然没有提供她自己所强调的心理学专业的分析。李玫瑾的下意识似乎感到了自己论证并不充分,所以才会有这样反问:“几秒钟内,一下子就是8或6刀,这种动作方式难道与他平时练琴无关吗?难道与当今社会中许多将艺术变成机械行为的教育无关吗?”用反问来代替学理分析,这恰恰说明,她的本能告诉她需要做某种弥补、遮蔽。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正如王小波先生的一句话:要做思维的精英,不做道德的精英。”但是,恰恰是因为李玫瑾所言并非“专家话语”,才招来很多非专家的质疑;“不做道德的精英”这一点,李玫瑾可能做到了,但是,离“思维的精英”,还有较大的距离。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二、理性与非理性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李玫瑾指出,很多质疑她的人不够理性,包括一些学者、教授和愤怒的网民,都误读了她的评点。如果把问题局限在关于药家鑫案的具体争论上,李玫瑾的意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事实的。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但是,对这个“不理性”,能不能做一点理性的分析呢?药家鑫案之前,“群体性不理性”已频现爆发性态势,从药家鑫案这类新闻事件发生后的众多跟帖来看,甚至不排除一些网民是有意为之的。正如一些专家分析,这类网民往往处在“社会生态链”的低端,在利益分配中处于边缘位置,因而对社会公平的敏感要高于其他群体。由于权利救济手段不足,他们大多只能利用借助新闻事件来表达他们的诉求,用激烈的、情绪化的语言来引起社会的注意,为自己争取权利。这样来看,许多个人的不理性的言论后面,其实是群体的理性要求和策略。不看到这一点,也是不够理性的。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三、“理性”求诸己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李玫瑾被“拍砖”以后,有人呼吁:理性的网民应学会宽容专家的言论。这一命题很容易引申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先有理性的社会还是先有理性的个人?如果有人说:如果整个社会环境都是缺乏理性的、不够成熟的,你怎么能要求个人是理性的?你不能说他错吧?相反的诘问似乎也没有错。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一己之见:理性云云,对权力,对社会运行机制,亟须有效的规范;对个人,“理性”不应是一个“他律”问题,而应该反诸求己.MRQ中国企业家联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