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
作者:【美】胡素珊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简介:
胡素珊(Suzanne Pepper),美国学者。197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学位。长期居住在香港,从事中国问题的研究和写作。除本书外,著有:《中国的大学》(1984),《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教育改革》(1990),《激进主义与20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1996)。《剑桥中国史》第13卷(中华民国部分)有关中国内战的篇章便出于她的手笔,她还为《剑桥中国史》第14、15卷(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撰写了有关教育问题的三章。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Suzanne 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这一历史命题进行全面系统、客观中立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关于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作者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国内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财政措施等等。作者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从而细微客观地揭示出共产党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获得民心和政权的。
书摘正文
第一部分 国民党统治的最后岁月
第一章 引言
在外界眼中,1945年至1949年中国的内战使亚洲最大的国家从世界的一个力量集团转移到另一个集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成立引发了美国政坛持续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激烈争论和相互指责。受到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刺激,美国决定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这一决定将美国直接卷入了朝鲜和越南的战争。
在回顾这些事件时,西方学者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冲突以及美国试图控制和影响国共冲突的努力上。西方历史学家考虑的是西方读者的兴趣和关切。在美国——1949年之后,大部分有关中国的著作都是美国学者完成的——国民党的失败被迅速解读为一种政治损失,共产党则被视作一个不合法的执政党。共产党的胜利也被视作是美国的一次失败。在讨论“失去中国”这一问题时,人们不是在追究责任,就是在推卸责任。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学术研究、政府出版物、政党争论都是以这一关切为基础的。对于英语读者而言,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内战历史中国历史学家把1945—1949年称作“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分别是1924—1927年和1927—1937年。在本质上仍然是有关战争胜负、美国提供或拒绝援助以及分析那些政策决策者动机的记录。
但对我们而言,这一记录是否是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偏见(由于麦卡锡时代的恐怖政策,这一偏见大大地加强了)的结果并不重要。几个当时的美国记者和其他亲历者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本书可被视作这种描述的延续。我试图扩大1945年至1949年这段时期历史记录的范畴,为此本书花许多篇幅介绍了当时的政治情况,因为在我看来,军事斗争归根结底是由政治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