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为爱而来
作者:朱邵华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邵华,福建邵武人。身患重病却意志坚定,活跃于网络、擅长写作,曾创作纪实长篇小说《只想做个好人》、《我的父亲不是生父》,并据此于2011年改编拍摄成电影《父亲朱邦月》。万榕书业最优秀的文字校对,为王朔、韩寒、安妮宝贝、冯唐、蔡智恒等知名作家的作品做过出版前校对,校对文字数千万。他的自传体小说《隐忍的生活》,使继父的感人事迹走向大众视野,继父朱邦月荣获得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等奖项,并被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等媒体争相报导,以此改编的电影《为爱而来》已在全国播映。
2013年1月5日,他离开了这个世界,遗体遵其遗愿,捐献科研。
内容简介: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1986年5月,朱邦月遭遇车祸,单腿残疾。随后,两个儿子也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一家四口全部残疾。1991年,母子三人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在总共四十多年的时光里,朱邦月遭受着难以想象的磨难,他用一条腿撑起了这个家庭。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书摘正文
第一章 记忆深处的烙印
1
我能想起的事,也就七八岁时的光景,再往前便混沌一片模糊不清了。七八岁应该上学了,家里虽然穷,但还是用五十斤谷子抵一年的学费送我去念私塾。正规学校那时只在城里有,我们管那叫“洋学堂”,我们村子里只有私塾,教书先生是一个白胡子老头,听说以前中过秀才,清朝早没了,他还留着小辫子穿马褂,那模样怪怪的,挺吓唬人,平时我们村大人小孩见了他都得恭敬地停下来喊“先生”。第一天上学新鲜,所以印象深,先生在黑板上写的两个字“天、地”,我到现在也没忘。第二天学的什么就想不起来了,再后来就学什么“人之初,性本善”……记不住,打手心,我就不喜欢了。我爱漫山遍野跑,抓蛐蛐,捉泥鳅,斗蟋蟀,那多自由自在呵。
我性子野,那是因为打小就没人管。我父亲在我出生几个月时就死了,说是病死的,什么病,怎么得的,也许有人告诉过我也许没人说,反正我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倒是爷爷的一番话不用想也记得清清楚楚。我爷爷说我们姓朱的原是村里大户,后来人丁凋零,反而排在了外迁来的姓郑的姓周的后面了。这话不是爷爷乱说,要不然我们村怎么叫朱家村而不叫郑家村或者周家村?我爷爷他那辈还有四个亲兄弟,可是到了我这一辈,我的堂兄弟加起来也只有四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我爷爷说没准是我哪个老祖宗做了什么缺德事,结果报应在后辈身上。“孙子,你给我记住了,人不能做坏事,做了坏事是要断子绝孙的!”爷爷说这话时哭得那凄惨,直到现在还让我做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