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记者 > 记者生涯

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凯歌般前进的春天

时间:2014-07-17 16:17:27 来源: 作者:

从1983年9月到1989年1月,陈念云同志担任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思想 解放和改革开放凯歌般前进的春天。身为总编辑,陈念云同志并没有陷于具体事务堆里,或忙于各种应酬,而是冷静地观察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并深邃 地思考着新变化对党报提出的新要求,谋划改革新思路,描摹办报新蓝图。《解放日报》这一时期的改革和突破,领风气之先,为全国新闻界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 同时引起国际舆论界的热切关注。陈念云同志不愧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改革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对改革创新之呕心沥血,被喻为啼血长鸣的杜鹃。cRB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陈念云同志提出新闻工作第一位的功能是向社会、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并致力于《解放日报》向“信息密集型”党报方向发展。cRB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1987年下半年,经过“西山会议”的酝酿和决策,《解放日报》进行扩版改版,四版扩为八版。在当时,那是对党报出版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是新闻改革迈 出的重大跨越。陈念云颠覆了党报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传统理念,提出改版扩版旨在“增加信息量、提高可读性、增强群众性”,使《解放日报》形成了既严肃 高雅,又活泼可亲的新时期党报的鲜明特色。也正是因为有版面的保证,《解放日报》一批专刊和专栏,如上海市场、上海经济透视、人民广场、祝您健康、读者来 信、解放论坛等,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有的延续至今。cRB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陈念云同志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党报的群众性,建立与读者群众的新型关系,与读者靠得近些、更近些。陈念云同志提出党报的风貌要有转变,要做读者的知心朋友或“公仆”,提倡为读者“微笑服务”。cRB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是党报的优良传统。陈念云同志的贡献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党报与读者的关系、党报的定位、读者需求和阅读心理、为读 者服务的功能,一直到文风,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针对性非常强的改进意见和要求,并一一落到实处。他开始在报社大力倡导社会新闻,就社会新闻定义、社会新 闻范围、社会新闻特殊作用,以及社会新闻的采写要求,向全体编辑记者作了全面、深刻、有独到见解的论述。因此,《解放日报》的社会新闻一度在全国领风气之 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后来他又提出16字方针:“扎根机关,深入企业,面向社会,走进家庭”,对新闻报道改革作全面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使党报新闻报道从 长期存在的枯燥、呆板、官腔、乏味中走出来,出现了更多新鲜、实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他自己带头身体力行,经常与记者一起深入基层采 访,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他的这些主张和实践,即使放到大力推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当下,也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 意义。cRB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陈念云同志对中国报业专副刊的办报理论也作出了独到的贡献。他认为新闻界一直有专门性和综合性两种主张,他兼容了这两种主张, 提出:关键是明确各个专副刊的个性和特色。他对《解放日报》的“朝花”文艺副刊倾注了大量心血,鉴于三十年代的文艺副刊偏重于文艺性,他要求把“朝花”办 成“文艺性综合性副刊,就是既不是单纯性的文艺性,也不是无所不包的综合性,而是靠近文艺性的综合性,但也不叫综合性文艺副刊,以避免向单纯的文艺性倾 斜。”他对文艺画刊坚持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提倡创新。1986年8月,他赴哈尔滨参加全国党报总编辑研讨新闻改革会议,由我主管报纸版面安排工作。 我在当时改革精神激励下,毅然决定在《解放日报》一期漫画专刊上刊登两幅领袖漫画,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有人以“文革”中“百丑图”为例,指责党报刊登领 袖漫画就是攻击党、丑化领袖,也有人认为我闯了祸。后来陈念云同志回到报社,却表示充分支持,他鲜明地指出漫画的功能并非全是丑化,也可以幽默和美化,领 袖漫画使领袖更富有人情味,接近群众和生活,体现民主精神,有何不好?这种大胆探索创新的办报思想,陈念云同志是贯彻始终、毫不动摇的。cRB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陈念云同志十分重视探索如何把地方型的报纸办成开放型的报纸。他提出,“要使我们的报纸实现地方型向开放型转变,必须正确地处理报纸的地方性和报道的全 国性的关系问题”。基于此,《解放日报》在那一时期坚持立足上海,兼顾长江三角洲,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折射出陈念云同志“政治家办报”的大视野。他对长 江三角洲报道高度重视,《解放日报》也在华东地区建立了一支特约记者队伍。时任上海市长、上海经济区协调办公室主任的汪道涵同志,亲临特约记者组建大会。 这支队伍人才济济,他们中间有几位后来成为高级领导干部,有一批成为省地级报纸的老总和地市宣传部长,他们是《解放日报》永远的朋友。对国际新闻报道的重 视,也是陈念云同志新闻改革实践一大亮点。虽然,限于客观条件,《解放日报》派驻外国记者比别的报纸晚,但《解放日报》最早冲破地方报纸不得评论国际时事 的框框,积极与中央新闻单位驻外记者及北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所合作,在《解放日报》国际版甚至有时是要闻版,经常刊登独家国际新闻和国际时事评论,在 全国产生良好影响。后来,《解放日报》把布什当选美国总统的新闻放在头版头条地位发表,实现党报处理国际新闻的历史性突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又在头版 头条发表准确预测海湾战争爆发时间的新闻,引起全国报界的轰动。这都是在陈念云同志增强国际意识的办报思想指导下结出的新闻改革之果。cRB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陈念云同志的创新和突破,贯穿着一条基本的原则——党报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必须赢得更多群众的喜爱,争取更好的宣传效益,这是陈念云同志不断探 索新闻改革新思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1988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精神,他在一次新闻改革座谈会上大胆建言,鲜明地提出新闻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组 成部分,要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前进而不断推进。他直言不讳地批评行政部门对新闻工作干涉过多,提出新闻改革固然需要新闻工作者强化改革意识、提高素质、作 出艰苦的探索和努力,同时也迫切需要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尤其对新闻工作的性质和功能,对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要有更准确恰当的认识,给新闻 界以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办报的基本思想: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发扬党报的优良传统,又要适应新形势,按新闻规律办事,使每一份党报都办出 自己鲜明的特色,不断丰富和发展党报的新经验。cRB中国企业家联盟网

  陈念云同志因年龄关系于1989年1月退下领导岗位,担任报社党委会和编委会顾问。在 我担任报社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期间,他“身在二线,心在一线”,依然十分关心报社的各项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深邃的思考,从报纸宣传、新闻报道、评论理 论,到印刷革新、广告发行、经营管理,到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队伍建设,积极提建议、出主意,给了我很大指导、启发和帮助。尤其经过那场政治风波以后,对 报纸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宣传报道,他非常关切;并继续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正 是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在1991年初敢为天下先,与施芝鸿、凌河两位同志一起,在《解放日报》组织撰写发表四篇推动改革开放的“皇甫平”评论文章,在 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当“皇甫平”文章遭到一些人连篇累牍的批判攻击时,又是他不断给我以支持和鼓励,帮我出主意如何正确从容地应对,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顶住那股“左”的思潮。陈念云同志这种“冥冥之志,惛惛之事”、“事业无穷年”的精神,十分可贵,非常令人敬佩,一直激励着我奋勇向前、不敢懈怠,为我国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业,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cRB中国企业家联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