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10月19日,中国出版传媒网总编辑、企业家日报社副社长、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企业家联盟执行主席吴礼明博士(中)在上海昊业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阿邱(左一)的陪同下,走进上海兰花种植基地与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总经理张治中(右)交流。中国出版传媒网观察员 谭海若 摄
《吴礼明博士中国杰出企业行系列报道》之十六
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永无止境的奋斗
——访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总经理张治中
编者按:在当下的中国,尽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农业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本世纪以来,中央的“一号文件”几乎年年聚焦农业发展问题。十六大以来,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更是前所未有的,解决“三农”问题成为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一辈子奋斗在林业和农业前线的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的总经理张治中,对农业问题的感悟和觉悟有与众不同之处。无论是在国有林场当场长,还是退休后自己创业,他用时间和生命为我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生命是一场竞赛的话,那么,他的成功就归功于永无止境的奋斗。
中国出版传媒网上海10月21日电(首席观察员 吴礼明 观察员 郑晶)弯弯曲曲的小径、一池碧绿的潭水、五彩缤纷的花草、满眼绿意的菜园、时时入耳的狗吠鸡鸣,2014年10月19日,当记者踏着落日的余晖走进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的时候,伴着不时飘来的花香,眼前的景色瞬间让人像是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
这里就是上海金山兰花基地,带着对 “花中四君子”之兰花的好奇,记者采访了这位致力于培育兰花数十年的六旬开外的老人——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总经理张治中。
创业为圆兰花梦
质朴平实,稳重敦厚,第一眼见到张治中,他的气质就在举手投足之间显现出来。
面对记者,他很健谈,虽然对记者来说上海郊区话很难听懂,但是在他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解释和比划中,我们还是能很顺畅愉快的交流。生于1949年的张治中,在金山林业国有林场曾经当过8年的场长,退休后来到了金山农委,期间还创立了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可以说,他的过去和未来,都完完整整的投身到了农业中。
当记者问到创业初衷时,他沉默了会,像是要打开记忆的阀门的一样,“培植兰花的想法大概要追溯到四十几年前了,那个时候我个人就很喜欢兰草的品格,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朱德元帅也很喜爱兰草,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兰草为世人所喜爱,为什么不去大量培育种植。”张治中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个念头,上个世纪70年代,交通还很不发达,但听闻广东将要召开第一届兰博会的时候,他就不远千里的坐火车去了广东,面对成千上万种参展的兰花,和数以万计的参观人流,张治中心中更坚定了一定要做兰花这个产业的想法。
“当时只有沿海一带有人去做兰花的培育和种植,内陆地区很少有人涉足这个行业”,张治中告诉我们,福建、台湾、广东等东南沿海一带比较适合兰花的生长,当地开放较早,技术也较为成熟,在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工作之余,张治中结识了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先生,他的产业成果让张治中清楚的认识到了兰花种植的大好前景。但是让张治中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梦想成真的一天,竟是三十几年后了。
“虽然我很早就想到兰花种植,但在我深入了解种植的投入以后,我就知道我没有机会去做。”张治中说,苦于投入太大,自己积蓄有限,再加上政策还没能很好的支持种植兰草,这个念头只能被搁置在心底。时间不知不觉中过了三十年,当新世纪的钟声响起,中国也迈进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个时候,“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一再被提出,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着国民经济全局,已经成了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的政策也开始向农业倾斜,开始鼓励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张治中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也是机缘巧合,那时恰逢政府征用土地,给我们发了500万的赔款,所以我才有启动资金”。带着这些资金,张治中再一次来到了福建考察,亲自前往福建的山区去寻找各个品种的兰花,并花了两万块买回一批幼苗,带到上海来研究和培养。有了资金和政策支持,张治中的兰花种植梦总算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创业也顺利了很多。
2005年,张治中成立了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并以兰花新品种研发、兰苗组织培养为基础建成了金山兰花基地。
据记者了解,在合作社九年的发展中,政策的利好一直贯穿始终,尤其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最大利好,决定指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说到这些政策,张治中喜笑颜开,“政策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大力的扶持,我这个基地就享受着国家的政策补贴,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张治中如是说。
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总经理张治中(右二) 向中国出版传媒网总编辑吴礼明(右一)、中国出版传媒网观察员郑晶(左一) 、上海昊业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阿邱(左二) 介绍铁皮石斛生产情况。中国出版传媒网观察员 谭海若 摄
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总经理张治中(右) 与中国出版传媒网总编辑吴礼明(左) 在生产铁皮石斛大棚内交流。中国出版传媒网观察员 谭海若 摄
二次创业多艰辛
怀着兰花梦,依托好政策,张治中的合作社红红火火的办起来了,但不为人知的是,搭上改革顺风车的创业看似一帆风顺,实则颇为艰辛。
在创业初始,张治中就将合作社定位为培植兰花的基地,但是在发展中问题也就随之显现了。据不完统计,兰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大、最具多样性的科,约有超过800个属和25000个种。那么,张治中的合作社究竟是要种某一种还是多种呢?这个问题在合作社创立之初一直困扰着张治中。刚开始,张治中采取多品种经营的方式,着重开发新品种来培育种植,但很快,他发现这种一把抓的方式最后很可能就是一把丢,还是要找一个市场前景较好的兰花来重点培育,有侧重点的开展多品种经营。“通常的兰花都是只具有观赏价值,市场需求不够大,所以企业如果要发展,就必须要改变这个现状,重新定位我们的主营产品。”张治中认为,兰花的品种太多,如果不找到一个能打开市场和销路的品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只是一句空话。这就意味着,成立刚刚不久的合作社就要转变经营重点,张治中也面临着二次创业。
今天的成就证明了,张治中当时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他告诉记者,在一次产品的展销会上,他认识了一位浙江的企业老总,他们的产品给了张治中很大的启发。“铁皮枫斗在当时的市场上很少见,大家对它都是知之甚少,铁皮枫斗的口服液更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回到上海后,张治中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对铁皮枫斗的认识渐渐丰富了起来。铁皮石斛是石斛中的极品,属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其茎可入药,属于补益药中的补阴药。铁皮枫斗,是由铁皮石斛等少数品种之嫩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晒干,成品称之为枫斗。
“铁皮石斛的种植在当时的国内少有先例,可以说,我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凭借着在农业一线工作多年的经验,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在咨询了农科院专家和研究人员后,张治中决定种植铁皮石斛,与其他生产商不同,他要卖的并不是加工好的枫斗,而是新鲜采摘下来的石斛茎条——鲜条。“枫斗是过去贮存条件不佳的产物,鲜条不能经受长时间的运输,制成枫斗后就能延长保质期,但是现在物流贮存条件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认为只要形成迅速的物流机制,鲜条一样能够在保质期内到达客户的手里。”张治中告诉记者,枫斗毕竟经过了高温晒干,水分和营养均有所流失,保健功效自然不及鲜条,因此,石斛的市场前景是前所未有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这是一个鲜有人涉足的行业,张治中只能靠自己摸索,究竟前面还有多少困难,他自己也说不清。在申请营业执照的时候,张治中了解到,国家质量监督局对药材的买卖管理的很严格,石斛种植必须要按照农副产品来申请,因此保健功效并不能作为卖点,这就意味着鲜条的经营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同时,由于石斛是按照农副产品来买卖,申请经营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证件的时候,要提供各种检测资料,程序极为繁琐,耗时竟长达半年之久。
在石斛的种植中,由于其多生于海拔约一千多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一般只能耐-5℃的低温,即使使用两层保温膜的大盆,石斛还是抵抗不了华东的寒冬,张治中不得不去云南寻找更为合适的生产基地。“我们金山60亩仅仅是培养基地,云南的气候较为适合石斛的生长,因此在云南芒市还有占地400亩左右的生产基地。”张治中告诉记者,当时去云南找基地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一开始为寻找合适的地而东奔西走,最终确定了芒市,后来又为管理犯难,毕竟云南离上海很远,管理起来很不方便,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启用当地人进行管理。等到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又一个问题摆到了张治中的面前,那就是石斛秧苗的培育,如果这项环节没有做好,等于其他的努力都白费了。为了让石斛的培育更加顺利,张治中亲自去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一带考察兰花的培育技术,并经过多地的学习和引进,将石斛培育技术成功的引进来,在上海金山建成了石斛培育的实验室。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张治中的带领下,合作社战胜了一个个的困难正昂首向前。“虽然我的合作社产品销量还不够大,但今年较之去年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我相信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好”。张治中一脸自信的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合作社去年的年产值达到五百万,而今年有望超过一千万。
上海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总经理张治中(中) 与两个女儿在一起交流。中国出版传媒网观察员 谭海若 摄
张治中说: “每一小瓶种苗可以生产100个石斛”。
中国出版传媒网观察员 谭海若 摄
转变思维促发展
按常理来说,年过六旬的张治中应该可以歇下来享受天伦之乐了,听到记者的疑问,他哈哈大笑,“是啊,孙子都上学了,我也想停下来歇歇了,但是我一手创办的合作社还不允许我退下来,看来我的一生都要献给农业了。”他告诉记者,由于合作社开展石斛种植业也就是近几年才开始,可以说在石斛种植、鲜条销售这个行业中,他们也算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比如在销售方面,虽然政策对农副产品的种植培育很是支持,但是鲜条最重要的功效还是药用价值,如果不能在这个点上大量宣传,石斛的市场就尚未打开,合作社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除了继续寻求政策的支持外,还要转变思维,寻找合适的平台来打开市场。
张治中告诉记者,漕泾植物研究开发生产合作社目前最主要的项目就是石斛的培养种植,在销量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由于大家对于石斛的认识很有限,大部分认识石斛的人也只是知道枫斗,很少有知道鲜条的人,因此,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让大家都能认识石斛鲜条,这才是开拓市场的基础。”张治中告诉记者,前些年的销售都是靠各地的分销商代理来实现产品的销售,但由于石斛鲜条知名度小,销量还有待提升。后来,在一次看电视的过程中,电视台里的电视购物节目让张治中突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吗?于是,他找到了电视台,将石斛鲜条搬上了电视购物节目,由电视节目主持人介绍它独有的功效,运用视频节目让大家了解石斛鲜条,认识石斛鲜条的药用价值,也解决了我们产品包装本身不能宣传药用价值的困扰。“未来,我还想拓开网络销售途径,现在国内众多保健品和药品的大企业都在电商中开辟了新战场,我也有这样的打算。”张治中还有着再次拓宽销售渠道的想法。
对于未来,张治中早有自己的规划和期盼。现在石斛的价值还是只在沿海发达地区被人知晓,广大的中西部内陆省份还并不普及,有着广阔的市场。成功的商人从来都是说做就做,张治中告诉记者:“过几日我就准备前往安徽省滁州市,与当地的政府和企业家商讨合作发展的事宜,把铁皮石斛的种植和生产推广到内陆省份,打开这广大的市场。”
除此之外,张治中还一直有个带动农户共同致富的理想,无论是金山还是云南芒市都有种植花草的历史传统。“我们叫合作社,我想有一天把周围的农民兄弟都发动起来,培育种植铁皮石斛,做到真正的合作,这样既能解决我们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又能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这何乐而不为呢!”张治中心中早已有了这样的打算。
说到期待,张治中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开放政策,“像铁皮石斛这样的好东西,只能作为农副食品销售,不能介绍它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实在是有些可惜了。”他期待着有一天,自己可以申领到保健品的许可证,堂堂正正地把石斛鲜条的价值介绍到千家万户。对于这一天的到来,张治中很有信心,有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他知道这一切都不仅仅是一个梦,而是他的合作社再次腾飞的契机。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难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这是古人对兰花美好品格的描述。在与兰花数十年如一日的喜好和陪伴中,张治中也像他最心爱的兰草一样,有着良好高尚的品格,并把这些品格一点点渗入到事业的发展上。奋斗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情,年过花甲的张治中老骥伏枥,在兰草特别是石斛的种植发展中倾尽了心血,永无止境的奋斗在脚下的土地上和热爱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