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首批引进专家,在铁基高温超导领域取得令国际同行瞩目的成就。 |
2008年,旅美18年的丁洪辞去终身教授职位,毅然回国。
作为我国首批引入的“千人计划”学者,丁洪回国在当时的中美物理学界引起一番不小的震动。一是他在美国学习工作长达18年,如要归国,孩子上学、夫人工作等都是问题;二是他刚被美国波士顿学院评为终身正教授,事业正处于上升期。
有朋友曾劝他,至少应该留一条“后路”,全职回国的风险很大。但丁洪说:“要是连这一点信心都没有的话,我就不要回来了。”
“祖国将是我梦想开花结果的圣地”
从博士、博士后、助理教授、副教授到正教授,丁洪可以说实现了很多留洋学子眼中标准的“美国梦”。然而,丁洪心中真正的梦想却一直没能在美国实现。
建设一条世界上最好的光束线站,一直是丁洪的夙愿。可是,在美国的18年,他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主持实验,实现这样的光束线。于是,离梦想渐行渐远的丁洪暗暗萌生去意。
2007年,一个电话让丁洪的“去意”多了几分坚定。“电话是中科院物理所打来的,想请我加盟,态度十分诚恳。”
在物理所大力邀请下,丁洪回国考察。“回国后,最大的感受是国家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对发展尖端科技的决心和远见。祖国是一片能够成就事业的热土,也将是我的梦想开花结果的圣地。”这一次,他对物理所伸出的橄榄枝动心了。
一返回美国,丁洪就立即和夫人商量起回祖国的打算。“我问她的态度是什么,同时也和她说‘你有一票否决权’,如果她不同意我回国,我会尊重她的决定。”没想到,夫人鼎力支持。
没有了后顾之忧,丁洪拒绝了美国大学高薪挽留和香港大学邀请,连搬家、房子处理、孩子上学的问题都未多加考虑,很快就全职回国。“我是一个想好事情就要立刻付诸实际的人,从不畏惧新的选择。”丁洪说。
“8天只睡两晚,那次真是玩命了”
2008年,带着梦想,丁洪回到了阔别18载的祖国。
当时,恰逢一种新型高温超导体——铁基高温超导体被发现。眼光敏锐的丁洪抓住了这一机遇。
回国几天,丁洪就带着物理所同事刚制备出的铁基超导体单晶,飞到日本一个长期合作者的实验室,并立刻投入到实验中。
“在日本待了8天,只在旅馆睡了两个晚上,其他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丁洪说,那次他是真玩命了。
这一仗,丁洪一炮打响。“那次发表的文章,在学界影响很大,3年里就被引用400多次。”他的团队和日本合作者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发现了铁基超导体中依赖费米面的无节点的超导能隙,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对铁基超导体的s—波对称性的建立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工作。
如果不是有着对科研的这种挚爱和高度专注的投入,“运气”是不会眷顾丁洪的。近年来,他在国际重要杂志上发表了1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发表在《自然》杂志,34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这些文章被科学引文索引引用超过6000次。
“希望自己的选择能带动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
长期在国外大学和实验室工作的经历,让丁洪对国内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研氛围的改善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目前国内的课题大多时间较短,而且经常考评,这很难让科研人员静下心来做研究。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不能急功近利,要营造‘十年磨一剑’的宽松环境。”他说。
他建议要给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并鼓励科研人员努力转化成果。“美国的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出来的。这方面,国家应加大支持力度,在制度上鼓励和保障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研发成果有效地转化成生产力。”
作为第一批全职回国的高端人才,丁洪常常被问“螃蟹好不好吃”。“我说,你们都知道螃蟹是很好吃的。希望我的选择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对中国未来科研的发展,我非常看好。”丁洪说。(记者 吴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