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南春在演示开椰“神器”。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陈卫东 摄
左手扶稳椰子,右手按压把手,只需短短3秒,椰壳上就出现了一个小孔,伸进一根吸管,干净清甜的椰子水“手到擒来”。
“五四”青年节当天,省委书记罗保铭来到海南大学与我省青年代表共庆佳节,这款便携实用的“开椰神器”吸引了他的目光。
其实,在海南大学大学生创新院里,同样立足海南本土、贴近市场需求的创新作品还有很多。自2007年成立以来,该院已经孵育各类学生科研课题400余项,申报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省级奖励100余项,直接参与的学生达5000余人次,成为海南大学名副其实的“创新人才基地”。
<创新>
让生产生活更加轻松便捷
连日来颇受市民追捧的“开椰神器”出自海南大学2006级毕业生曾南春之手。2009年,他与几位同学在校外创办了一家不锈钢制品公司,车间附近有一家常年卖椰子的杂货店。“看到店主辛苦地为客人劈砍椰子,我替她着急,也担心她砍伤自己。”于是,他用车间里的不锈钢角料制作了一款简易椰子开口器赠予店主,对方对此赞不绝口。
海南大学学生蔡维坦言,创新院里充满青春朝气和奇思妙想的氛围是他坚持发明的动力之一。这个曾获海南大学“十佳励志大学生”称号,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大男孩是大家公认的“发明狂人”,他为海南胶农设计的电子式树皮厚度测量仪相较于此前瑞士研发的机械式测量仪不仅精度提高了10倍,成本价更是降低了近百倍,已作为首次国际电子式测量发明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正在受理中。
<创意>
带我们领略不一样的海南
雪白的冰淇淋上点缀着晶莹的水果粒,秀色可餐令人食指大动。但更为特别的是盛装冰淇淋的容器———拳头大小的椰壳,或是半只成熟的菠萝,又或是半片嫩红的木瓜,再附上一张写着“难忘印象菠萝蜜,依稀余味椰果香”等词句的精美卡片,就成了创新院学生为游客定制的海南特色冰淇淋。
“产品要展现海南特色、注入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消费者。”海南大学学生洪江鹏及其团队首先想到的,就是用种类繁盛且色彩缤纷的海南水果直接盛装冰淇淋。其中,没有发育成熟而不能供人们直接食用的小椰子,经过清洁打磨再作为冰碗,不仅别具风情,还能反复利用,避免浪费。
记者注意到,创新院的学生对椰子似乎独有一份情结———橱柜里,椰壳制成的活性炭摆件典雅大气;墙壁上,贝壳与椰雕组成的挂饰生动活泼;书桌边,一盘围棋还来不及收起,利用黑白两色椰壳做成的棋子散落其间,手起子落间,发出清脆的声响。
<创业>
用头脑风暴换取真金白银
“学校投入300万元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个学生创新项目最高可获2万元经费资助。”创新院执行院长林琛很欣慰,一些曾“养在深闺人未识”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学生科创项目经过创业孵化,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学生换来了真金白银。
前不久,由5名海南大学学生组成的海南09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传来捷报,经他们改良养殖方法培育的卤虫(海水鱼类生物饵料)4月份的销售盈利额达20余万元。而国内才刚刚兴起的“公益创业”项目也被眼光独到的创新院学生青睐,海南大学学生于赫等人组建的悦读天使公益创业团队开设的“BB公益计划”,自去年底启动以来,已面向海口市周边农村捐赠婴幼儿读本逾2300本。
“创新不是天才的专利,要让青春与创新同行。”每一年,创新院招考试题都充满想象。林琛告诉记者,当前,海南大学正计划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内容,力求让创新思维影响更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