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曾经以乡镇企业发达而闻名全国的江苏省,经过30余年的发展,呈现出苏南领先、苏北追赶的态势。领跑者的姿态总是一样的洒脱和引人注目,而追赶者却各有各的方式,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做为地处苏北的江苏省滨海县坚持“弯道超越、跨越发展、洼地崛起”的发展定位,以“输不起、等不及、坐不住”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以稳健的步伐紧紧盯住了领跑者的背影。
滨海县委书记李逸浩说,千头万绪,归结于两点:一是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作为要点,二是狠抓以港口建设为代表的“三重”工作。前者是利刃,后者是突破口,两者相加,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编者认为,思维的创新才是最彻底的创新。李逸浩是以一种崭新的思维,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然后以点带面,使滨海县的经济发展抓住时机“弯道超越”,快速实现了“洼地崛起”的目标。滨海县的新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尤其是给欠发达地区带来新的启示。
让难题“迎刃而解”
——访中共江苏省滨海县委书记李逸浩(上)
中国出版传媒网上海8月8日电(首席观察员 吴礼明 张建华)离开滨海港1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火热的建设现场,走进滨海县委书记李逸浩的办公室,感觉这里就像台风中心一般沸腾。窗外的滨海县则无处不和码头一样风云激荡。
李逸浩轻松地说,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对于滨海县来说,前有追赶的目标,后有追赶者,可谓千难万险,可是任何时候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都只有一个,而不是没完没了的措施和决策,而且这个办法往往是现成的,我们却视而不见”。
李逸浩认为,党的历史经验已经把“群众路线”这柄利器交到了我们手中,每一个党员都非常熟悉,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强大功能,所以,党中央才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每一个党员补课。滨海县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全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显著的效果就是教育了广大干部,纯洁了干部队伍,统一了思想。李逸浩说, “一个县的工作要靠广大干部去做,我和县长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所以,经过教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干部都真抓实干,使全县工作如以身使臂、以臂使手、以手使指,有效地落实每一项政策和措施”。
手握利刃,滨海县的第一刀便指向了港口建设。李逸浩认为,港口建设是“三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滨海县实现“弯道超越、跨越发展、洼地崛起”的突破口。一旦突破,便将势如破竹,一往无前。
群众路线是利器
李逸浩认为,学习教育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环节。滨海县委将之作为头道工序,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开设“常委讲坛”,采取“专家讲座”和“常委讲坛”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县600多名科级干部、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
全县党员领导干部采取集中学习、座谈研讨、辅导交流等多种形式,带头开展学习教育,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各镇区、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联系实际,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读党章和中央规定书目,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克服存在的“信仰危机”和“本领恐慌”,解决“总开关”问题。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每周六集中学习。清明节前,县委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和镇区、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八滩王桥战斗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李逸浩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能听进多少群众意见至关重要。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排查出真问题。
针对领导干部下基层偏少、直接联系融入群众不够等情况,李逸浩等四套班子中18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18个经济薄弱村挂任“第一书记”,同时选派278名镇区、部门“一把手”及科级后备干部到村(社区)挂任“第一书记”,保持每月到村工作4天以上,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面对面服务群众。
滨海县还让群众参与贯穿活动全过程,坚持开门搞活动,真心敞开门、宽心开大门、热心请进门,组织村民、居民、职工、服务对象代表参与活动,做到上级要求让群众知晓、查找问题请群众把脉、整改落实接受群众监督、活动成效交群众评判。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听真话、听实话,正确对待、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批评。在换位体验、联系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中听取民意,依托各类平台广泛征集民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各参与单位普遍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开展民意调查、开通网上平台等渠道,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李逸浩说,目前,县委常委、党员副县长带头召开14次专题座谈会,向全县79家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共征求到关于“四风”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1224条;镇区、县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召开了630多次专题座谈会。
意见,从群众中来;效果,也到群众中去。滨海县各镇区、各部门针对“四风”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让人民群众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李逸浩说,针对群众反映的应付学习、学习走过场等问题,滨海县合并条线会议,压缩会议时间,有效转变学风和会风。县委常委利用每月20日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深入各自联系点,现场帮助解决问题、兴办民生实事。各部门重点排出1至2项群众反映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进一步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为进一步完善服务群众“十送”工作体系,滨海县在县直部门成立10个专业工作队,在镇区成立16个工作站,村(社区)设工作点,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信贷等“十送”服务,镇区、村(社区)党员干部联系到户,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进一步锤炼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
港口成为突破口
李逸浩告诉记者,滨海港是江苏沿海地区唯一的侵蚀性海岸,深水贴岸,为江苏沿海建设10万至15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距岸最近点之一。
作为江苏沿海“三极一带多节点”开发战略中的重要节点,滨海港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沿海经济带与沿陇海线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上的黄金节点。同时,滨海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江苏沿海距日韩最近的港口,这使得滨海港必将成为江苏沿海“面向东北亚”重要的战略支点。
我国第三大河流——淮河在滨海港区域入海;国家规划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滨海港将成为淮河流域重要的出海门户,辐射带动安徽、河南等内陆省份的广大地区。
然而,在七八年前,滨海港连一条直达港口的疏港公路都没有,其他配套基础设施一片空白。李逸浩说,面对先期巨大的基础性投入,滨海县不等不靠,从2006年起,累计投入40多亿元,先后建成S327、输变电、淡水引进、北疏港公路、港城连接线、临海高等级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超前的投入,适时迎来发展的时机。2009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7月21日,滨海县携手中电投,正式启动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2011年11月21日,南北防波挡沙堤工程正式完工。在施工的最佳时段,创造了“每天抛石5000吨、投入300万元”的滨海港建设进度。
李逸浩说,目前,连盐铁路、疏港航道和南疏港公路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1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建设快马加鞭,今年10月份即将开港通航。按照“月亮湾,新港城”的发展思路,多次完善和修订港城规划,加快港城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三港”联动开发的保障体系。
项目是港口的生命线,没有项目,加快港口开发就是一句空话。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盐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滨海县坚持把港口建设和项目招引作为沿海开发的“重头戏”,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办法,大力招引央企、民企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基地型项目,努力以开放合作破解建港难题。
2008年12月1日,滨海县成功携手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开发建设滨海港,突破港口建设在资金和项目上的制约,成功走出一条符合滨海港资源特点、以大企业推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建设大港口、以大港口集聚大产业的港口开发之路。
李逸浩说,携手中电投合作开发滨海港这一港口开发模式,产生了集聚品牌效应。随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信国安集团公司等相继与滨海县签订协议,中海油LNG综合利用项目、大唐海上风电项目、华电陆上风电项目、中信国安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先后签约落户。
随着这些央企重大项目的抢滩登陆,滨海港也从寂寥的盐碱地变成了开发的热土。如今,这片蔚蓝色海洋,已成为滨海县“转身向海、东向出海、拥抱大海”的新动力、新引擎和新翅膀,在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在滨海港开发建设上,滨海县以“淮河门户、东方新港”为港口定位,以“能源之都、石化之城”为产业定位,以“月亮湾、新港城”为港城定位,坚持开放发展,主攻“三港”联动,呈现出港口建设快速推进、临港产业加快集聚、港城功能配套日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现在滨海港1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建设现场是一片抢工会战的忙碌场景。李逸浩告诉记者,这只是滨海县重点项目之一。2014年,滨海县列入盐城市“三重”工作项目及事项16个,其中重点工程、重大项目13个,项目年度总投资108亿元。1至5月份,全县“三重”工作稳中快进。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7.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0.9%;10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0.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7.2%;重要事项中,一类开放口岸申报完成省级层面支持工作,申报进展顺利。
李逸浩告诉记者,为确保“三重”工作任务有力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把每个项目和目标任务细化到月,责任主体明确到具体部门,实行县领导挂钩负责制。
古人认为“郡县治,天下安”,这一看法即使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意义。李逸浩说, “责任越大,压力越大,老百姓的期望也越大,作为共产党人的 ‘父母官’,我不想让百姓失望,我要与滨海群众一起抓住时机 ‘弯道超越’,快速实现 ‘洼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