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变革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对节约环保影响巨大,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绿色效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人赖自然万物而生,又受到自然的制约。自古以来,我国对绿色生活就有朴素认识,人们也一直在践行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理念。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抱朴见素、少私寡欲”,荀子的“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孟子的“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留下的宝贵财富。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制约。面对环保严峻形势和民众新期待,必须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从各个方面加以努力。其中,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已是形势使然、民意所指、民心所向。
弘扬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消费观念,让绿色生活成为公众自觉自律的行为。理念引领行动。要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普及环境科学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知识,增强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公众自觉抵制过度消费、炫耀消费等畸形消费观念和高能量、高消耗、高开支、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树立理性、积极的社会舆论导向,曝光奢侈浪费等反面事例,宣传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形成爱护自然光荣、勤俭节约光荣、绿色低碳光荣的社会氛围。
积极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绿色消费是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标志。要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推广绿色服装、引导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及绿色出行、发展绿色休闲。加大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力度,鼓励公众优先购买节水节电环保产品。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终点,更是生产的起点。消费端和需求侧的变革将带动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推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引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回收,大幅减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完善法规标准政策体系,为生活方式绿色化提供支撑。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共同发力。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以及节水、节约能源、循环经济促进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将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求在法律中固定下来。加快制定修订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耗等方面标准,实施能效和排放绩效“领跑者”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国情的环保和能效标识认证制度。推行绿色信贷、绿色税收,加大对绿色产品开发研发、绿色技术推广支持力度。实行保基本、促节约的居民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激励千家万户在践行绿色生活上既力所能及、又有所作为。
构建全民行动体系,形成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强大合力。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力军,人人参与人人建设必将为推动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生活方式绿色化,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去,从拒绝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采购低碳环保产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多种一棵树、少抽一支烟,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等小事做起。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推广环境友好使者、少开一天车、空调26度、光盘行动等品牌环保公益行动。加强绿色生活信息发布,帮助消费者获取绿色产品信息,为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使污染排放减下来、环境质量好上去,携手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山青的美好家园,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环境保护部部长)